阳台花盆里,一只大青虫倒挂在叶片上,缓慢蠕动;雨过天晴后,浑身红棕色的蚂蚁接力行动,忙着搬家……近期,一些市民发现,在小区绿化带、公园草坪等地,小虫开始频繁出没。我市医院皮肤科接诊的虫咬皮炎病例,较前几个月有所增加。
“虫虫特攻队”来袭,其中给市民生活造成较大影响的“顽劣小兵”有哪些?如何防虫驱虫?昨日,记者就此走访厦门市绿化中心、厦门市中医院和厦门弘爱医院,请专家为您支招。
【现象】 气温上升 促使小虫活动频繁
(相关资料图)
“虫虫特工队”的杀伤力不容小觑。厦门市中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曾桂淑说,端午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,她接诊的病例中,几乎每10人就有5人是虫咬皮炎。
“夏季虫咬皮炎比秋冬多,病例数多出三四倍。”厦门弘爱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徐毅跃说。
咬人的小虫,为啥变多了?厦门市绿化中心农艺师宋炜说,不论生长还是繁衍,它们都需要适宜的温度条件。根据厦门的气候情况来看,每年4月至10月是小虫的活跃期。此外,气温升高,植被生长速度更快,也为虫子们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庇护所。
【科普】 “虫虫特攻队”主要有哪些成员?
红火蚁
红火蚁
巢穴形似小土堆 遇到要避开
平整的绿化带中,一个十多厘米高的小土堆格外显眼——别靠近,这可能是红火蚁的巢穴。宋炜说,被红火蚁叮咬后,伤口会有强烈的灼烧感,严重时会出现头晕、呼吸困难等反应。“遇到疑似凸起的红火蚁巢穴时,要尽快远离。”宋炜提醒。一旦被红火蚁叮咬,可先用大量肥皂水清洗伤口,配合冰敷,涂抹清凉油等,若症状无明确好转,要尽快就医。
毒蛾幼虫
毒蛾幼虫
呈毛毛虫状 身上长着毛刺
春夏季是各类毛毛虫的高发期。其中,毒蛾的幼虫较为常见。它一般呈毛毛虫状,身上长着细毛或棘刺。“人体皮肤一旦接触到毒蛾幼虫,它身上的毛刺便会随之断落扎入皮肤。”宋炜说,这些毛刺往往带有毒性和刺激性,导致皮肤上出现红疹且快速扩散,严重时,红疹还会形成水疱。在树下活动或纳凉时,建议市民佩戴宽边遮阳帽。被蜇咬后,可用棉签沾取消毒酒精或碘伏擦去毛刺,并涂抹外用药物。痒痛剧烈或发生严重皮疹等不适情况时,应及时就医。
隐翅虫
隐翅虫
体内有酸性毒液 遇见勿拍打
不久前,一名年轻男性患者到弘爱医院皮肤科就诊。“他的面部有几道排列明显的皮疹,上面还有小脓包。”徐毅跃判断,这是隐翅虫停留在患者面部时,他用手拍打造成的。隐翅虫不会蜇人,但体内含有强酸性毒液。被打死后,毒液流出,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,出现明显灼痛感。
宋炜介绍,隐翅虫形似大号“会飞的蚂蚁”,喜欢向光飞行,一般在傍晚和夜间活动。若发现隐翅虫停留在身上,切记不要拍打,而要将其吹走或掸掉,而后用清水或碱性肥皂水清洗接触过隐翅虫的皮肤。
蜱虫
蜱虫
仅有芝麻粒大小 吸血无痛痒感
每年的夏秋季是蜱虫最活跃的时候。平日里,它仅有芝麻粒大小,但吸血后,体积可增大数倍乃至数十倍。宋炜说,蜱虫的嗅觉极为灵敏,它会突然跳到人和动物的身上,伺机吸血,吸血的时间最长可达数天。蜱虫在吸血时还会给人体注入“麻醉剂”,使得被咬伤处无痛痒感。被蜱虫叮伤后,可用凡士林、莫匹罗星等药膏涂在蜱虫头部,再用镊子将其慢慢拉出,然后对伤口进行消毒。如在自行去除蜱虫后的几周内出现皮疹或发烧,一定要告诉医生最近被蜱虫叮咬、叮咬的时间及叮咬部位。
非洲大蜗牛
携带寄生虫 不要触碰
“龙舟水”过后,部分小区区间路、绿化带旁出现拳头大小的蜗牛。“孩子想去抓,我连忙制止。就怕蜗牛身上有病菌。”市民吴先生说。集美大学昆虫生态学博士谢钦铭说,此类蜗牛是非洲大蜗牛。“它可危害500多种作物,甚至能啃食和消化水泥,已被列为国家进出境二类检疫性有害生物。”谢钦铭说,非洲大蜗牛是广州圆管线虫的中间宿主,市民千万不要触碰和食用,“它的黏液和粪便携带各种致病菌、病毒及寄生虫,如果不慎被感染,轻者会感冒发烧,重者可导致脑膜炎、结核病和失明等。”
【提醒】
过敏体质者少用凉席
“夏天到了,部分市民会将床上用品更换为凉席。然而,凉席缝隙中,可能就藏着肉眼看不到的虫卵和小虫……”谈及虫咬皮炎,曾桂淑和徐毅跃都表示,相较于凉席,他们更建议过敏体质者使用纯棉的床上用品,便于定期更换、洗烫消毒。此外,市民还可通过物理和化学防护,将小虫“拒之门外”。比如,在家挂蚊帐、装纱窗,在公园及野外穿浅色衣物或长袖长裤,喷涂驱蚊液等。“及时擦洗身体上的汗渍,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小虫叮咬。”徐毅跃说。
医生提醒,被小虫叮咬后,切勿抓挠伤口,可使用止痒消炎的外用药。若出现面积较大的水肿、疼痛、水疱等,建议前往医院处理。另外,针对特殊虫类蜇伤引起的各种症状,市民也要及时就医。